查看原文
其他

温儒敏:吴泓老师和他的《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》

温儒敏 商务印书馆汉语中心 2022-07-15

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哦!



近日,由语文特级教师吴泓所著的《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。

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为本书倾情作序。今刊其序,献予读者。

【往期可戳→契合课程新理念,回应教改新期盼|《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》,语文特级教师吴泓20年读写教学行思录


序    言

吴泓多年前就开始试验语文课的“专题学习”与“整本书阅读”。他所在的深圳新安中学,并非“高大上”的重点校,但挺开明的,或者因为“吴特”(吴泓是特级教师,学生喜欢这样称呼他)有话语权,所以能独辟一块“试验田”,大胆去实验,而且一做就是多年,越做越有兴味。如今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倡以“学习任务群”组织教学,新教材也顺着这个思路去编写,“专题学习”与“整本书阅读”是其中一种新课型。吴泓是这方面的先行者,他把多年实验的过程、方法和经验写成书,自然是珍贵的。


一、以兴趣带动成绩

(一)懂平衡

吴泓的实验站位很高,他认为实施“专题学习”与“整本书阅读”不只是教学方法的更新,更是育人方式的转变,目标指向是立德树人全人教育,是健全的“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”的养成。这是一种理想,却又贴近现实,是现实“逼”出来的改革。什么“现实”?现在几乎全社会都在抱怨应试教育,但又摆脱不了它的束缚,高考是“硬道理”,学生、家长压力巨大。课改进行多年了,“动作”很多,如果不直面这个“现实”,往往会无功而返。老师们对此很无奈。吴泓也有抱怨,有时甚至有点“愤青”,但他毕竟清醒,在人们司空见惯的“现实”中有自己的发现。他的发现之一,就是学生普遍不喜欢语文课。光是围绕高考转,用老办法亦步亦趋教语文,是很难让现在的学生喜欢的。而不喜欢,就学不好,考试也未必能拿分。何不换个思路?吴泓就想摆脱一篇篇教课文、做练习的习惯,改为设计一些专题,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、思考。他用实验来证明,这种办法的确可以激发兴趣,调动学习的主动性,而且书读得多了,语文素养得到提升,考试成绩顺理成章也就上去了。我很赞佩吴泓在应试教育仍很盛行的氛围中能坚持理想,又面对现实,大胆去改革。有水平的老师懂得平衡,既让学生考得好,又不会把他们的脑子搞死,兴趣搞没了。吴泓是“懂平衡”的老师。


(二)重引导

吴泓的实验在当年是有些“前卫”的,教学中也肯定会碰到许多缠夹不清的问题,但他能用简洁的思维去抓关键,寻找化解矛盾的门径在他看来,“专题学习”或“整本书阅读”有它的“法门”,就是给学生一个问题,激起研习的兴趣,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和思考,逐渐走出阅读量少、视野窄、思维贫乏、写作内容肤浅空洞的窘境。其中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,要考虑高中生的认知水平和语文学习的阶段需求,要帮助学生设计有趣的专题,准备合适的阅读材料。专题的选择可能是超越了教材而重组的,往往选择某一部经典作品,或某一位在历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,或某一个重要的文学、社会现象或思潮等,然后整合、萃取出丰富而又集中的学习资源,创建、设计好学习的过程,让学生通过阅读、梳理、鉴赏、探究、表达与交流等语文学习活动,去习得方法、培育思维、生成思想,同时学会写文章。

吴泓的经验是宝贵的,值得老师们参考。这是他早几年的试验,基本抛开教材,另立炉灶,重组一套教学体系。这种“体制外”的大胆实验在当时是颇具革命性的,一般学校和老师恐怕很难模仿,只能敬而远之。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,课程改革在整体推进,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两年了,又有了统编的语文教材,基本的教学目标、标准、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很明确了,我们要的就是执行落实,没有必要再完全抛开教材来重组教学。吴泓的经验值得参考,但不能简单地复制或者照搬,必须结合现下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己的学情。


二、新教材的特征与使用指导

(一)“学习任务群”的单元结构

吴泓这本书和刚投入使用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有些呼应,这也是我的兴趣所在。我一边读吴泓的书,一边想到语文统编教材使用中可能碰到的困难和问题。新教材采用的是“学习任务群”的单元结构,课文的组合主要是根据任务群的要求,打破了文体界限,甚至古今中外汇聚一处。单元不安排练习思考题,但是有若干项“学习任务”。这些学习任务其实就是一些“专题”。到高二,单元组合更加明确采用“专题研习”。此外,还有“整本书阅读”的单元,以及“当代文化参与”“跨媒介阅读与交流”“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”等,这些单元所设计的课型,其实也都可以采用“专题学习”的课型。新教材以“学习任务群”为主的课型设计,旨在提倡自主、合作、探究性学习,改变教师大量讲解分析加上学生反复操练的教学模式,强化语文教学在语言、知识、技能和情感思想、文化修养等多方面、多层次的综合效果。以任务群为主的教学,目标更加集中明确,能保证满足语文素养提升的基本要求,克服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的随意性和模糊性。任务群教学的阅读范围拓展了,丰富了,在许多情况下指向仿真生活语境的复杂阅读。这显然是一种进步,或者说是一种理想。但对多数老师来说,这种新的教学方式,要求高了,是个挑战。

老师们对新教材的使用感到有些陌生,有些困扰,并不要紧。“学习任务群”的单元教学以及“专题学习”“整本书阅读”等课型是新事物,但也并非“从天而降”。古人学语文,不也是一本一本书阅读?小学和初中阶段,大家不也曾整本整本地读过许多书?十多年前开始的“综合性学习”单元,不也是类似“专题学习”?新课标和统编教材提倡的“学习任务群”教学,是新课型,但也并非完全颠覆过去。现在的改革是从以往的教学走过来的,前前后后总是有密切的联系,并非从头做起。我主张还是要“守正创新”,心态平和,稳步改进。无论怎么改,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,还是要教听说读写,以前我们熟悉的教学经验经过调整和改革,也还派得上用场。新教材按照任务群来建构单元,是全面考虑的,教学中应当全面落实,但也可以有些灵活性。因为学校不同,班级的学情不一样,可以有一些微调,不一定死抠学分。比如,你们班上学生审美能力普遍差一些,那么文学类的单元可以在课时安排上加强一些。如果思辨能力普遍偏弱,则可以加强一些思辨类的单元教学。

倘若前些年观摩吴泓的教学,琢磨他所提供的“专题学习”与“整本书阅读”的经验,可能会有一些疑惑和担心。比如,“专题学习”与“整本书阅读”的容量比一般的单篇授课要大得多,而语文课时间有限,如何安排得了?群文学习和单篇教学是什么关系?还要不要精读?特别是文言文和一些重头课文,如果不细讲精讲,反复诵读,怎么会“放心”?安排学生去研习那些比较学术性的难题,布置他们读那么多“挑战性”文章,会不会弄得天花乱坠,没有干货?这些改革措施是否真的能和新高考挂钩?等等。这些担心,都是很实际的。现在实施新课标、使用新教材,也可能会碰到这些问题。但我相信,只要转变教学理念,又实事求是,基本上按照新教材的体例和建议来组织安排教学,上述问题也都可以在实践中去探索和解决。


(二)“读书为要”

去年11月教育部组织新教材的培训,我有一个发言,其中也谈到新教材使用可能碰到的一些问题,顺便在这里提一提。也算是阅读吴泓的书的一些感言。我认为使用新教材,推进课程改革,步子还是要稳一点,分步实施,不搞颠覆,不搞“一刀切”。统编教材有许多新变化,最大的特色就是“读书为要”。“任务群”也好,“专题学习”也好,“整本书阅读”也好,都是要让学生有兴趣去拓展阅读,活跃思维。新教材是“专治”读书少的毛病的,这是从“根”上改。且不说立德树人等大目标的要求,就是面对新的高考,也必须改革,必须拓展阅读。要看到,这几年高考命题所依赖的材料的范围拓宽了,阅读量和检索、分析、综合的能力要求也高了,光是反复刷题,不读书、读书少,就很难适应高考改革。


(三)“课”的变化

我还特别谈到新教材“课”的概念的变化。一个单元可能分两三课,有的还是单篇课文成一“课”,但更多的是多篇课文为一“课”。“课”的组成形式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,有很多是导向专题性的“群文学习”的,但并不意味着“群文学习”就比单篇教学更“高级”,也不是一律用“群文教学”来取代单篇教学。在新教材中,单篇教学和“群文教学”是并存的。单篇的教学,要讲究精深,过去有些深入探究、精细阅读的办法,在许多情况下仍然用得上。比如古诗文,还有一些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,还是要有单篇讲授,精细阅读,深入探究。不过做完这些功夫,应当注意举一反三,往外拓展。这就可以往专题性的群文阅读上做了。专题学习往往先有问题设定,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探究时,注意防止只围绕解决预设的问题而读书,防止把经典作品简单地作为解说问题的“支架”,那样可能会“窄化”对作品丰富涵义的理解,就可惜了。


三、如何实施“整本书阅读”教学

我对如何实施“整本书阅读”教学也有一些建言。认为“整本书阅读”要通过读某一本书,学会读某一类书的方法。重要的是静下心来读,感受读书之美,涵养性情,养成好读书的习惯,“读书养性”。要通过完整地读书,尽可能克服网络时代带来的思维碎片化、平面化的弊病。“整本书阅读”是很特别的课型,课内讲得少,主要是课外阅读,相对自由的个性化阅读。倘若“课程化”太明显,要求太多,干预太多,学生的兴趣就会大打折扣。而处处指向写作,时时和考试挂钩的要求,那就更煞风景,败坏兴味了。总之,使用统编教材,探索“专题学习”与“整本书阅读”的门径,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,总结经验,实事求是,别走极端,不搞表面文章。

吴泓的实验和语文统编教材的改革是相通的,他的经验难能可贵。读他的书很有获益,也让我颇有些感触。我乐意将这本书推荐给大家。


温儒敏

2020年3月4日

(注:为方便读者阅读,文中小标题均为本期编辑所加。)



图书信息


《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》

吴泓    著

识别二维码,即可购买

本书是语文特级教师吴泓从事语文读写教学20年行与思的辑录,既有高位梳理与宏观思考,又有生动真实、操作性强的案例。

本书由教育部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作序。正文共十讲,聚焦十个话题,权威解答一线语文教师关切的一系列问题,诸如高中语文教学的困境与突围、实施专题教学的缘起、课程研发、能力进阶、网络融合、教学转换、梳理探究、多级分类、读写一体、游学策划等,极具针对性与指导意义。适合语文教育工作者、研究者阅读使用。



目    录



<上下滑动查看目录>

<上下滑动查看目录>



作者简介



语文特级教师,深圳市首批教育专家工作室主持人。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编写者。中国教育报2011年度“推动读书十大人物”。出版《精神和言语共生——高中语文“专题研究性学习”》《专题百问:教学实施中的行与思》等。



往期回顾

契合课程新理念,回应教改新期盼|《语文专题学习与整本书阅读十讲》,语文特级教师吴泓20年读写教学行思录

直播 | 新课程与名著阅读——温儒敏教授领衔的读书研讨会,邀您看直播!

温儒敏 | 我的读书生活

《红楼梦》怎么读怎么教怎么评?这本书帮你搞定!

乡话,一种引人注目的汉语方言 | 《湘西乡话语音层次及演变研究》面世

《文明的逻辑》带你认清大国博弈的本质

2021汉语盘点,等你来“盘”!

《沈伯俊说三国》丨赏《三国》之奇,品文化之味

《文字起源》——从陶筹探寻文字如何而起


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可购买此书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